注:本文来自医学教育网学员
感谢爸爸妈妈对我体检的关心;感谢妻子在我准备体检的半年多时间里无私的支持;感谢医学教育网,感谢唐老师、荆老师、邵老师、叶老师;
我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二级医院检验科的医生,我们临床上叫辅助科室,我是2005年医学检验科五年制毕业的,今年37岁,算是大龄考生了,个子不高,头发也少,体重130多斤,长得就是典型的油腻大叔(太猥琐了)。由于医学检验科的特殊性,2014年执业医师报考条件修改后,只有学过五年医学检验科的学生才有资格考执业医师,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要去考执业医师。但在一次和同事的偶然交流中,我得知三级医院检验科很多人都在报考执业医师,这也让我心里很忐忑。
我想了几天:
1、我在检验科工作十几年了,但临床知识还是很少,这个科室明显跟临床脱节了。
2、我在学校虽然学过内科和外科,但因为那年非典疫情,只学到了不到五分之一,而且这些年都忘光了,再也没有接触过妇科和儿科。
3、医院里有医生奋斗8年要辞职,看来这个考试还是挺难的。各种顾虑让我犹豫了好几天,不过我入职以来初级、中级、高级考试都是一口气通过的,我想我不是一个笨人。而且从2014年开始,检验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,这也是检验人员完成从技师转医师梦想的最后机会了(如果明年不让报考就没机会了)。几经周折,我决定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——毅力,然后就决定报名了。决定之后,我想着还是像以前一样买书看书做题,同时向同事请教。 同事只说了一句话:“我是学护理的,看了医教网的视频,以平均80多分(不是广告,有图有真相,单科满分100分)通过了大三化验考试。”看到这个成绩,我震惊了,心想我5年毕业于化验专业,在系里也数一数二,要是考的话,最多能考75分,大部分人都在60分左右徘徊。我同事不是学这个专业的,学了2个月就考得这么好。
听了同事们的经历,我决定报医教网的辅导班。当时正值春节前,家里外头忙,但既然报名了,就得认真对待。报名当天,我接到医教网的电话,既然报名了,就得按照教案来,尽快下载教案。看到教案的时候,我有点理解班主任的枯燥了。从报名那天到考试前5天,计划排得满满的,从基础课、练习课到冲刺课,全方位覆盖每一天。
事先听唐老师介绍了医学教育网的学习方法,做了如下大手笔准备:5本笔记本,1台打印机,3000页打印纸,1个大订书机(几十、几百页的课件不能用小订书机),30个红色笔芯,10个黑色笔芯,删除所有电脑游戏,删除所有淘宝、京东的手机游戏,用唐老师的照片做手机桌面(这是我的考神,唐老师说“真诚是成功的关键”,但同事们看我的桌面会用鄙视的眼光看,唉!),下载了一个有历年考试题目的APP。就这样,我按计划打印了学习课件,准备就绪。
我再说一遍,尽量用电脑听课,因为用手机听课的时候,随便躺着或者躺着,一会儿就会睡着。
首先一定要听完考试分析和考试题目分布,抓住重点,了解今年的考试大纲要求和补充内容(因为今年的课程需要在4月份更新,第一次听去年的),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复习抓住重点。
然后就开始按部就班的听课了,我建议按照教学计划复习,前期一定不能看什么不该看的,我的亲身经历证明这是对的,前期看了一些基础,大概花了三天时间,最后发现这三天真的浪费了。
对于汤申的课,由于是第一次考试,对临床也不熟悉,所以我还是比较听从网校给我的教学计划的(即使遇到困难听不下去,也要硬着头皮学完,比如腹膜外疝)。对于我来说,除了各个器官的名称,其他基本都是陌生的。但就一节《胃食管反流病》课,汤申的教学思路和手法,加上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就吸引了我。一个老师能这样教,我们隔着屏幕就能互动,我的大学老师简直弱爆了(说实话,对不起我的大学老师)。
第一节课我一口气没吃多少,两个多小时认真听讲,1倍速记笔记。从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肠、空肠、回肠、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、乙状结肠,最后到直肠肛门。大概过了两个星期,前期的兴奋感消退了,只能靠耐心坚持下去,进入痛苦期,坐在电脑前有点不舍,鼠标不自觉的想点一些娱乐资讯,游戏之类的。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,能坚持下来就过80%,坚持不下来下次就很难重整旗鼓了。两个月下来,我很享受学习的过程,看到课后题80%的分数,很有成就感。考完之后觉得无聊,考虑要不要学做执业药师,就不细说了。 这一切都取决于自我意识。
有些考生觉得景清老师的妇产科学课很难,我以前也没听说过。好在理解的知识点少,记忆的知识点多,所以只要多看,做好笔记,跟着每节课的练习做就行。看两遍,拿七成分是没问题的。
邵老师的课有点难,但是教的很好,突出重点,考基础。呼吸循环药物比较难,不过没关系,药理生理学上会学到这些。学两遍就能拿到70%的分数。
血液学,永不放弃。我一直没看懂“凝血瀑布”,开头的英文数字吓到我了。但仔细听完后,发现没什么特别的。血液学我保证至少能考80分。你觉得难吗?
至于内分泌科,说实话我觉得讲座一般般,但耐心听完还是收获颇多,60%的分数还是没问题的。
心理学,这门课是我的噩梦,谁能怪我解剖学基础差,泪奔了。第一遍根本听不懂,听不懂就昏昏欲睡,然后就想放弃了。还绕道听了两天其他科目,因为太难了,但是分数又舍不得放弃,就硬着头皮听了三遍。基础课,怎么说呢,不懂的难,懂的不难。
“三物理一化学你肯定有一门不及格。”病理学你千万不能放弃。我觉得汤申的讲座很棒,肾小球病变的“驼峰征”、“大白肾”、“楔形跟”、“拖鞋征”、“双轨征”我至今还清晰记得,幽默又有效。生理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,一定要认真听,可以听不懂,但不能不听。药理学是用来复习其他学科的,效果不错。再说,你舍得放弃汤申的课吗?我是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的,放弃了大部分生物化学,这门课你自有决定。至于其他跟记忆有关的学科,只要听过,做题就行。但预防,一句话,“放弃吧,年轻人。”听了也听不懂,就用猜题的方法做题。 哈哈,我对此没有任何学习方法。
关于师资,体验医学教育网的老师水平比较高。但是每个人听课的方式和喜好都不一样,所以不能一概而论。比如大部分人都喜欢汤申的课,我也喜欢,但是我最喜欢的讲师是红艳老师,因为我不是血液学的料。听了她的课,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知识,VP、DA、MOPP、CHOP、ABVD、羟基脲、全反式维甲酸、伊马替尼等用药方案我还记得清清楚楚。我也总结了自己的记忆方法PT:3+7=10,听得懂的人自然就懂了。当然有些枯燥的课一定要听,听了就会有收获。
速度,调整速度适合自己:因人而异,第一遍我用1.2倍速读基础,同时对课件做笔记,第二遍我用1.5倍速读基础,没有课件,只做笔记,第三遍我用1.8倍甚至2倍速读基础,最后有选择性地听课,没有课件和笔记,只读一遍练习课(我觉得练习课性价比最低)。
冲刺课很关键,尤其是老师指导你做练习、解题的时候,知识点基本都覆盖了,关键还能学到不少解题技巧,不过视频不需要看很多遍,还是看一遍就好。关于时间分配:一定要听唐老师的建议,“能消化食物者得天下”。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是大家提升分数的点,一定要重点。统计学、生化、免疫学不要浪费太多时间。我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,在这里提醒大家,生化、免疫学是我的专业课,生化题我至今都答不上50%的正确率。
另外,一定要把道德、法律法规放在最后,否则提前背诵只会更容易忘记。这些科目需要即时记忆。另外,没有理由放弃大家都认为很难的科目,比如血。听完红岩老师的课,70%的分数已经到手了。
关于记忆技巧:我同意叶先生的观点,最扎实有效的记忆就两个字:“重复”。当然有的科目需要即刻记忆,比如生物化学,有的科目需要理解和记忆,比如生理学。大部分科目还是需要反复地重复、反复、再反复,几次之后,就很难忘记了。但是,记忆的方法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。至少我不能完全靠背诵韵文来记忆。比如我记子宫韧带这个知识点,是这样记的:“○()主骶骨,前中下前,8个字为一个知识点”。比如洪岩先生的《红河老酱油》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。
关于做题:一定要做题,光听不做题是过不了考试的,光做不听题是理解不了考试的。这就意味着通过考试,这就意味着掌握了考试。现在的执业医师考试题不是复制粘贴的,考的是灵活性和理解力。所以不可能像以前一样,几千道题就过不了考试。医学教育网的课后题不错,但最好的题还是模拟试卷。可惜要报更高级的班,才能有更多的模拟题。我做了2万道题左右,每天上下班的公交车上做100道题,然后及时做100道题,这种状态持续了6个月,考试的时候很自在,真的很多题一眼就能看懂。记得考场上真的有原版题。
另外,医学教育网的题目问完之后可以提问,有些题目是有争议的,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,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看一些,对自身的提高和记忆都有帮助。
最后,我想引用叶东先生的一句话:“优秀是一种习惯”。耐心和坚持也是优秀的一部分,也是大多数人在成功路上必须依靠的方法。自律前期是激动,中期是痛苦,最后是享受。希望大家享受体检的过程,希望大家处于激动、激动、再激动的状态!祝2019年医学教育网全体考生顺利通过,点赞过的都通过,真诚会起作用。附图:吹嘘了好久的成绩。这是我第一次考非临床专业,身边没发现有人比我分数高,所以炫耀一下。还有我同事的成绩单,我选择医学教育网的原因。